
“頭雁”帶創新之路,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充足。近日,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五次常務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中國氫能聯盟理事長、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劉國躍出席會議。
會上,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等8家機構入選理事單位。
“鴻達興業的入選不僅是實至名歸的,也是眾望所歸。”一位市場分析師評論表示,鴻達興業作為中國第一家開展液氫生產、儲運聯動業務的公司,已經成功打造了氫能制造、儲運的上游產業鏈,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主要氫能供應商。
氫能智庫有助于能源轉型
氫能作為零排放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
為踐行黨的第十九大關于“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促進中國氫能產業的優質發展,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和中國科協的指導下,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牽頭,與行業大型骨干企業、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氫能聯盟。
中國氫能聯盟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氫能頂層設計,承接國家有關部委對氫能定位、技術路線圖和國際化的研究,率先開展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評估氫能領域第一套(套)技術設備,規劃氫能行業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氫能領導者行動計劃和綠色氫能生態鏈示范,受到國家能源部門的致信和好評。
目前,氫能正式納入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雙碳”行動,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加快布局。綠色氫能與石化的耦合,包括氫冶金的工業應用,將氫能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此,干勇表示,中國氫能聯盟將在氫能發展戰略規劃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國家產業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建立促進產業發展的中心,利用好聯盟研究院的合作平臺,結合行業內外智力資源,共同促進氫能健康有序發展。
“頭雁效應”刺激行業創新
近年來,中國大型企業紛紛跟進,帶動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研發、制備、儲運、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意識增強,企業間戰略合作行動明顯增加。
可以說,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的基礎和整合發展能力已經頗具規模。業內很多人表示,氫能產業的發展創新離不開龍頭企業的“頭雁效應”。鴻達興業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6年12月,鴻達興業就成立了內蒙古鴻達氫能及新材料研究所,致力于開發氫氣生產、儲存和市場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以及氫液化和加氫業務的研發和運營。在2018年年報中,鴻達興業首次明確氫能為重要業務板塊,提出打造“氫能源、新材料、大環保、交易所”四大業務協調發展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
近年來,鴻達興業先后開展了氫氣制備、氫氣加注、氫氣儲運、加氫站、移動加氫站、氫能裝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正在開發高壓儲氫瓶、固態儲氫瓶、液氫儲罐等產品。
鴻達興業憑借其在氫能領域的突出貢獻,“2021年度中國高質量發展特別貢獻企業”、“年度碳中和先鋒企業”等榮譽稱號。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在入選中國氫能聯盟理事單位時表示,肩上的擔子更重。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氫能領域的技術研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實質性突破,積極推進氫能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參與實現“雙碳”目標。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