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下,氫能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孕育的多種投資機會,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布局。機構分析指出,在當前的氫能產業中,應用端氫燃料電池有望率先受益。
氫能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
10月19日,在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氫能產業發展高端論壇”上,中國科協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表示,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在氫能、儲能等多個前沿技術和產業轉型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劃是規劃一批未來產業。基于此,未來科協系統將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服務氫能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趙東表示,在“雙碳”政策目標指引下,光伏、風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將進入增量發展階段。特別是氫能被廣泛認為是一種終極能源,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能源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在“雙碳”目標引導、國家政策支持、技術成熟、成本下降的推動下,氫能源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政策方面,氫能相關利好政策頻頻出臺。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座談會,重點關注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終端利用等全產業鏈。分析判斷行業發展形勢,深入探討氫能產業合理布局,有序推進多元化示范應用。在地方層面,上海提出了到2023年實現加氫站產值規模1000億元、推廣氫燃料汽車1萬輛的目標。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具體來說,圍繞風電、氫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發展方向,加強對核心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示范推廣、規模應用等的支持。此外,溫州、大連、鄭州、佛山、蕪湖等城市也相繼出臺了發展氫能產業的相關政策。
銀河證券認為,在當前政策引導下,氫能發展前景廣闊。今年先后發布了多項重量級文件,提出氫能發展前景。多地發布“十四五”氫能產業規劃,布局未來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不同的政策都體現了對行業的大力支持。
與此同時,氫能產業正在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20》測算,2030年中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3715萬噸,2060年將增至1.3億噸左右。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的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球氫能領域的總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天風證券認為,氫能市場受下游需求驅動,上游制氫技術的突破將成為產業鏈縱向聯動的決定性因素。在投資層面實施,主要涉及上游制氫環節、中游儲運環節、下游應用環節三個層面的機會。
相關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趙東表示,近年來,中國石化加快布局氫能產業鏈,積極推動氫能“制儲輸”全鏈發展。目前具有年產350萬噸制氫能力,占全國制氫量的14%。此外,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已經建成,具有布局氫能產業的天然優勢。“十四五”期間,計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同時,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石化將為北京和張家口冬奧會提供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氣供應、汽車加氫和加氫站運營保障。
據國務院國資委數據,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國有企業布局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已實現多項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
事實上,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國家能源集團等大型能源企業,產業鏈上、中、下游相關上市公司也在逐步布局氫能源產業。比如隆基、陽光電源、寶豐能源等光伏行業龍頭企業都在爭相布局光伏制氫。長城汽車、一汽集團、上汽集團、福田汽車、宇通客車等車企紛紛增加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此外,中集、中泰、濰柴動力、億華通等上市公司也紛紛布局制氫、氫儲運、氫燃料電池。10月19日,昇輝科技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相關工作,預計2021年開始試產銷售;雪人股份近日還透露,公司正在尋求與氫能方面的合作。
該機構指出,一直以來政策利好頻發的氫能源,迅速進入了資本市場的視野。尤其是北京、上海、廣東等城市被列入首批氫能示范城市名單后,行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相關企業將有機會充分受益于此。
開源證券指出,在“雙碳”愿景下,中國能源結構將從化石能源逐步向清潔能源轉變,氫能正在快速滲透到工業、交通、建筑、發電等領域。現階段,氫燃料電池的應用是氫能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國聯證券分析師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助力交通實現深度脫碳,將率先應用于商用車,尤其是重卡領域,與純電動汽車實現差異化場景布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燃料電池產業在我國呈現快速啟動態勢。其中,氫燃料電池輕型電動汽車、家庭社區電池等多種氫能應用場景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預計2025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