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和銷售分別完成1199輛和1177輛,即每家企業銷售不到0.5輛。
要實現氫能的真正商業化,必須逐步由“政策性”向“市場化”轉變。
“雖然燃料電池企業普遍認為2020年將是發展的爆發之年,但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卻遭遇了‘對半砍’的尷尬場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將分別為1199輛和1177輛,同比下降57.5%和56.8%。也就是說,全產業鏈2400多家企業總計將銷售1177輛氫燃料汽車,平均每家賣出不到0.5輛。”近日,有燃料電池從業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一組數據。
在國家和地方各級出臺的40多項政策支持下,氫燃料電池產業已成為投資熱點。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在“資金熱,市場冷”的現象下,其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市場健康嗎?
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前景廣闊,是資本市場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概念股。但是氫能產業作為一個整體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還在經歷著成長的陣痛。“目前,氫能源產業鏈中超過70%的公司正在鋪設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和零部件,生產不到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然而,每年發動機生產能力超過數十萬臺,產能消耗問題日益嚴重,打破了應有的供需平衡。”專家表示,這影響了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王子緣,任職佛山環境和能源研究所的副院長,他說過:“近年來,政策變得更清晰,再加上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持下,氫能源和燃料電池行業越來越受到資本的追捧。他們都希望通過金融手段經營項目,在風口上實現高市盈率上市。”
雖然資本市場可以為氫能產業的早期發展提供“助燃劑”,但資本的快速進入和擴張對于新興產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需要長期積累沉淀和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實現創新突破。王子緣認為,絕大多數資金關注和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這與氫能源產業初期投資回轉期長、利潤水平低的特點是相反的。“資本無疑是行業發展最有力的催化劑,但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需要對低回報的投資、投資回收期較長的行業引導基金等資本積極參與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根據行業發展階段特點,合理投資,平衡收益周期與收益之間的關系。
在浙江鋒源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峰看來,燃料電池市場已經成為各種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其實這是正常的”。在他看來,投資市場主要看行業是否有未來,“現在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資本看到了清晰的未來,反映在股市上,一定是紅火的。”
該行業是否將迎來一次重組?
“超過2400家相關公司表明,燃料電池市場很強勁,但市場在2020年疲軟,這也是事實。”“2020年被認為是燃料電池爆發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迫使示范項目被推遲,”一家專注于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公司的消息人士表示。事實上,從2020年上半年出臺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的相關政策,到很多地方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的應用,國家并沒有明確補貼的具體細節。這也讓企業變得更加被動。他們太早開始生產而沒有得到補貼,太晚開始生產擔心失去市場。此外,雖然燃料電池汽車的收購成本正在逐步降低,但很難達到市場預期,運營成本仍然很高,都需要解決。
王子緣說:”市場的不景氣確實會給該行業帶來影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迫使行業做好技術積累和沉淀,通過市場過濾掉劣質產品,消除靠企業補貼混水摸魚的企業。”
要實現氫能的真正商業化,必須逐步由“政策性”向“市場化”轉變。王子緣認為,未來燃料電池行業可能會誕生一個新的“寧德時代”,或者通過不斷的并購,可能會誕生一批行業巨頭。“隨著我國對燃料電池產業自主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的技術門檻也會越來越高。只有掌握了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在日益國際化的市場競爭中生存。”
王海峰認為,現在說“應該開始洗牌”還為時過早。“在示范期會逐漸形成區域集中效應,企業在一定范圍內競爭,就會觸發區域洗牌,不做龍頭的企業就會被并購或被迫退出市場。”
如何脫穎而出?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燃料電池和系統的大規模生產不再是問題。雖然車輛的投放并不像預期的那樣,但這并不意味著氫燃料電池市場會遇冷。”專家認為,從終端應用的角度來看,受政策的密切影響,氫燃料電池市場仍處于爆發前夕。未來城市示范組一旦發布,必將帶動整個燃料電池行業的銷售。對于燃料電池企業來說,如何在競爭的爆發中做得更好?
在王海峰看來,最重要的是要有犯錯誤的勇氣。“就像鋰電的發展一樣,我們在初期也走了一些彎路,現在才有了成果。企業切不可追求所謂的‘把錢花在刀刃上’,怕浪費投資,不敢做研發。沒有研發,就沒有進步,企業就會落后。”
王子源表示,從政策、產業、資金等維度來看,氫能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氫能的未來是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在交通、產業、建設等主要能源消費領域,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促進能源安全建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資金熱,市場冷”的現象可能更有利于氫能產業的合理發展。一方面可以使行業對氫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分析、思考和解決目前氫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會給資本潑冷水,減少投機,回歸理性的金融市場。
“在目前的環境下,我認為燃料電池企業不應該單打獨斗,而應該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行業氛圍,把蛋糕做得更大更香。燃料電池企業不僅要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和目標,還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應該關起門來搞創新。無論是融資還是對外投資,不能為資本而資本,要為戰略而資本。我們要形成良性的生態鏈條,共同成長,共享價值。”王子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