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供應鏈是指連接“制造”、“運輸儲存”、“銷售”和“使用”這四個部分在內的大型氫能流通鏈條,世界各地已經開始嘗試拓寬和擴大氫能供應鏈建設。
一、國際氫能供應鏈企業簡析
在歐洲,法國AirLiquide(液化空氣)公司掌握著從生產、倉儲、配送以及終端客戶應用開發等領域的氫能全供應鏈。該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廣氫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AirLiquide已經成功建設了75個加氫站,其中5個位于法國。液化空氣計劃到2035年在低碳氫全價值鏈投資約80億歐元,到2030年水電解制氫總產能增至3GW。
在美國,空氣化工是世界上最大的氫氣供應商之一,其每天氫氣產能500萬公斤,擁有50多項加氫站專利技術,目前已運行超過200個加氫站項目,加氫站業務分布在全球20多個國家。
在日本,日本高級氫能源技術開發協會(AHEAD)主導氫能供應鏈貿易服務,AHEAD于2017年由日本工廠工程rmChiyoda、航運公司NYK以及三井和三菱貿易公司組成的財團發起,旨在構建氫燃料熱電廠的國際供應鏈。
在韓國,SK計劃投資158億美元整合氫能生產體系,目標2025年具備28萬噸制氫能力。SK的氫能生態系統建設戰略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SKE&S將投資約5000億韓元(約合4.28億美元)計劃購入SK仁川石化園區內約1.3萬平坪(約合4.3萬平方米)的地皮用來建設液化氫生產基地,計劃2023年實現3萬噸液化氫的生產體量。
第二階段目標為,從2025年開始啟動環保藍氫的大規模生產體系。SKE&S每年直接進口300萬噸以上LNG,利用SKE&S提供的天然氣,在韓國保寧LNG總站區域追加生產25萬噸規模的去除二氧化碳的清潔氫。實現目標后,SK僅在韓國每年就能生產和供應28萬噸環保氫。
二、我國氫能供應鏈的特點與主要問題
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探索建立氫能產供儲銷體系。
目前來看,我國氫能供應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呈現以示范為中心的短半徑、分塊化供應特點,產業鏈上游生產、中游儲運和下游應用都面臨多重挑戰,上游供氫成本高、區域供應不足;中游運輸成本居高不下;下游氫氣銷售成本過高是目前氫能供應鏈面臨的主要問題。
——供氫體系尚未建立。我國氫氣產量位居全球領先,但資源錯配嚴重,用氫端和制氫端沒有有效協同,制氫、儲運、加氫和用氫環節沒有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
——氫氣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氫氣終端銷售價格高昂,部分城市對加氫站氫氣價格實行上限控制,車用氫氣售價限價30-35元/公斤,大連等極個別城市在補貼狀態下氫氣槍口價格約為25元/公斤,但仍有一些城市的加氫站,氫氣價格高達60-80元/公斤,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是導致終端加氫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氫氣管束車操作壓力多為20MPa,滿載氫氣的質量僅約200~300kg,低儲運效率意味著高昂的成本,氫氣在運輸環節成本折算每公斤高達10-15元左右。
關鍵詞:
氫能